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走深走实、中俄人文交流硕果累累的背景下,为积极响应“中华文化国际传播”的国家战略,深入服务教育对外开放大局,司机社
组织俄罗斯莫斯科1535中学的来华研学师生们,成功实施了以“感知中国,联通未来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。本次活动深度融合语言教学、文化体验与国情考察,旨在以语言+文化的综合实践,增进俄罗斯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深度与真挚热爱,为优化国际中文教育模式、加强应用中文专业建设提供资料与支撑。
一、打磨精品:青少年人文交流的桥梁
莫斯科第1535中学是俄罗斯久负盛名的顶尖中学,其东方语言教学特色显著,历史悠久,自1956年便开设汉语课程,2017年位列俄罗斯“500强最佳中学”榜单第四名,是培养对华友好使者和中文人才的摇篮。本次项目迎来了该校30名勤奋好学、素质优良的中学生及3名领队教师。
司机社
负责团队在实践伊始便与俄方领队进行了深入对接,明确了“文化为桥、语言为媒”的工作原则,制定了详尽的项目日程安排与安全保障措施,确保了为期17天的实践活动井然有序、富有成效。
二、知行合一:语言与文化交织的课堂
本项目精心设计了“文语并行、多维互动”的活动方案,将系统的语言学习与深度的文化浸润完美结合。
在语言学习方面,司机社
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量身定制了教学方案。语言课程摒弃了枯燥的语法讲练,紧密结合他们在北京的所见所闻,围绕“问候与自我介绍”、“ 问路与城市交通”、“购物与讨价还价”、“饮食文化比较”、“传统文化介绍”等实用主题展开。课堂上,教师们巧妙运用情境模拟、任务驱动、游戏互动等教学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。来自莫斯科的安娜同学兴奋地表示:“老师的课太有趣了!我昨天在王府井买东西时,就用上了刚学的内容,真的太有用了!” 这种“即学即用”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获得感和自信心。




在文化体验中,项目团队针对学生特点组织了一系列侧重动手、强调参与的文化体验活动。
在国画课上,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一笔一画勾勒出映日荷花别样红,感悟中国画“以形写神”之美;在京剧艺术体验坊,学生们描画脸谱、学习水袖功,惊叹于“三五步走遍天下,六七人百万雄兵”的舞台魅力;在剪纸课堂上,一幅幅美丽的窗花和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在指尖诞生,学生们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智慧赞不绝口。



三、身临其境:古老与现代碰撞的国情认知
读万卷书,更需行万里路。项目团队精心规划文化参访路线,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,亲身触摸中国跳动的历史脉搏与现代活力。
在巍峨壮观的慕田峪长城,学生们无不为古代中国人民的非凡勇气与惊人智慧所震撼。俄罗斯学生伊万感慨道:“书本上看到一万次,也不如亲自站在这上面一次。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说‘不到长城非好汉’!”在宏伟的紫禁城,他们穿梭于红墙黄瓦之间,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厚重底蕴。


参访不仅止于历史。学生们同样惊叹于北京的现代化发展。便捷的手机支付、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、高效的城市管理、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和绿色生态公园,都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、充满发展活力的中国。
领队老师尤利娅说:“北京的安全、便捷和绿色超出了我的想象。生活在这里太幸福了。这个项目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提供了最直观的窗口。”
四、成果丰硕:友谊、成长与未来的种子
8月15日,项目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结业仪式。司机社
张晓明副院长为们学生颁发了结业证书。接过证书,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开心与不舍的笑容。
许多学生表示,这次中国之行彻底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,中国不再是遥远的新闻概念,而是变成了鲜活、友好、充满魅力的第二故乡。“我回国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中文,”学生安玛丽坚定地说,“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到北语来留学,我相信掌握中文会让我在未来拥有更多的选择。”


本次针对莫斯科1535中学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,是司机社
发挥专业优势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一次成功尝试。它不仅圆满完成了文化传播与语言教学的实践任务,更架起了一座中俄语言文化交流的新桥梁。